今天上午,許多城市的上空都響起了防空防災警報,不由將我們的記憶拉回到2008年5.12那天的汶川大地震。
今天是第十五個全國防災減災日,主題是“防范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”。生命安全重于一切,防災減災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與擔當。當下,智慧化已經參與人們生活,那么,如何借助智慧化的力量進行防災減災呢?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、生產發展等,建設智慧氣象防災減災意義重大。智慧氣象系統將氣象大數據與交通、網格、熱線等城市綜合治理大數據共融互通,實現實況數據監控、預報預警數據提醒。智慧氣象為監測、研判、預警等多個環節插上智慧翅膀,同時,防災減災基層數據包括內澇點、重要氣象防御點、信息員、森林防火點、山洪溝等,通過智慧氣象技術進行數據導入和添加,把氣象局前期收集防災減災基層數據進行統一管理,并與氣象數據進行結合,利用災害預警模型,實現各種災害智能預警服務,提升轄區防災減災的數字化、智慧化水平。 智慧水利綜合管控系統作為水利主管部門健全防御體系,能夠提升相關單位洪澇災害監測預警能力,提高洪澇災害防御指揮能力和信息化水平,在洪澇災害防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,并達到有效防御洪澇災害,最大限度地減輕洪澇災害損失的目的。并通過結合雨情、水情、工情等數據,評估防御形勢,掌握薄弱環節。洪水期間,實時評估流域水庫攔蓄能力、河道行洪能力,根據監測和預報成果,動態分析洪水風險,進一步提高了防汛指揮效率。
智慧消防通過物聯網信息傳感與通訊等技術有機連接,實現實時、動態的消防信息采集、傳遞和處理,增強滅火救援的指揮、調度和處置能力,提升消防管理智能化,滿足火災防控自動化,滅火救援指揮智能化,提升消防、預防和消防救援應急處置能力,降低災難發生的概率,提高救援能力。預防險情通過智能終端設備,能實時感知現場的火災隱患及火災情況,當出現異常情況時,系統會第一時間進行報警,并聯合現場的監控設備、視頻畫面等,快速定位起火的原因和位置,掌握現場的情況及周圍可用的救援設備,提高救援效率。
5G的出現,讓遠程醫療技術在線下場景中的應用成為可能。遠程會診,不僅解決了優秀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,還解決了傷員救助的時效性。5G醫療急救車可實現上車即入院。通過車上的5G終端信號,可以實現病人數據的實時傳輸,在病人從家到醫院的途中即可實現診治。5G醫療急救車的出現,幫助傷員能夠及時得到救助,大大提升了傷員的存活率。智能災害預警系統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對擋墻位移、土壤含水量等進行實時監測,收集數據并上傳至數據處理中心,自動進行數據分析,并向相關人員發送短信預警,能夠更直接、更有效、更精準地監測到地質情況的變化,對防范地質災害隱患及提前介入并防治地質災害有極大的好處。同時,通過應急與氣象、水利部門雨情、水情預測和監測信息報送制度,能夠協調相關部門優化預警指標和方式。
災害發生時,主干道嚴重破壞,對外通信、交通中斷,救援人員無法進入災區,無人機在搜索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無人機搜索技術將射頻技術和人身定位搜索相結合,實現了遠距離搜救。無人機搭載的電子設備能夠在全球的各個地點進行紅外圖像拍攝,搭載的相關設備能夠穿透云層和雷雨障礙進行連續的監視搜尋工作,實時向地面傳播相關圖像訊息,還可以根據自身搭載的搜索系統進行遇險人員的搜索,并搭載必要的食物、淡水和醫療設備,從而使無人機搜救效率大大提升。
結語:信息化時代,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,人們正享受科技的紅利。但同時,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災害都離我們很近,各種災害時有發生,給人們生活帶來沉重打擊。因此,我們要利用科技的力量提高應急防范能力,采取積極的措施主動應對各種不確定險情,最大程度確保人們生命安全。(文章來源:AF智慧城市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)